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视点 > 正文
专家视点

新时代下我国驾驶人培训考试存在哪些挑战?应如何应对?

时间:2018年08月10日 来源:周志强 


 

驾驶人培训考试是交通管理的重要工作,也是维护、保障道路安全畅通的重要抓手。新时代下,驾驶人数量多、增速快的新形势,为我国驾驶人培训考试带来了哪些新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我们该如何应对?请看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驾驶人室副主任周志强的观点。

 

我国驾驶人发展态势


 

1处于驾驶人发展期,未来增长空间较大

 

驾驶人保有量大,居世界首位。



截至2017年底,我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已达3.85亿人,相当于平均每3个驾驶适龄人口中就有1个驾驶人。我国驾驶人保有量远超其他国家,居世界首位。



1:不同国家驾驶人总数对比



驾驶人增速快,渗透率不高。



近几年,我国每年新领证驾驶人基本保持在3000万左右,相当于每分钟有57个新驾驶人拿到驾驶证;对比每年新出生人口,每分钟新领证驾驶人的数量几乎为新出生人口数量的1.7倍。驾驶人近年年均增长率约为8%,远高于美、德、韩等国家。



2:不同国家驾驶人增长率对比


目前我国驾驶人渗透率(驾驶人数量占总人口比例)为27.1%,明显低于英国、美国、德国等典型发达国家。



3:不同国家驾驶人渗透率对比


整体处于发展期,未来增长空间大。


我国驾驶人数量实现第一个1亿的增长用了54年,实现第二个1亿的增长用了7年,实现第三个1亿的增长仅用了4年,驾驶人快速增长趋势仍在持续

 

如果将驾驶人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初始期(渗透率低且增量小)、发展期(渗透率低而增量大)、平稳期(渗透率高而增量小),则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平稳期,而我国整体尚处于发展期,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4:我国驾驶人数量发展进程


2驾驶人分布不均衡,“后起之秀”潜力巨大

 

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驾驶人发展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驾驶人保有量大,增长速度逐渐放缓中部、西部地区,机动化起步较晚,驾驶人保有量总体较低,但近几年驾驶人数量迅速增长2016年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驾驶人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0.5%11.0%,远远超过东部地区7.5%



5:我国驾驶人增长率区域差异

 

3发展呈现分类化差异,自动挡驾驶证增幅不断扩大

 

不同车型驾驶人呈现“此消彼长”的发展趋势



汽车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先进驾驶技术的发展,使得小型汽车驾驶越来越简便,加上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车辆购置税减免等优惠,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属于自己的小型汽车,这也间接推动小型汽车驾驶人群体的不断壮大。从近五年驾驶证申领情况看出,小型汽车驾驶人(准驾车型为C1C2类驾驶人)依然保持非常高的增长态势。



62013-2017年各类驾驶人保有量变化


C2驾驶证人数持上升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能源车的不断普及,汽车自动化和智能化成为主流趋势,持有C2类驾驶证的驾驶人每年增长数量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人会根据实用性需求而选择学习自动挡小型汽车驾驶证,预计C2类驾驶证在未来会保持较高的受欢迎程度。



7:持有C2类驾驶证驾驶人增长数量持续上升


C2类驾驶证持有人群中,女性所占比例越来越高



自动挡汽车由于其本身操作方便、简单易学、舒适性强,受到女性驾驶群体的青睐。再加上现代社会女性独立性强,独立交通需求高,女性学车热情愈发高涨。数据显示,在持有C2驾驶证的驾驶人中,女性的数量越来越多,所占比例也越来越高,且预计新时代下,这一趋势还将继续保持。



8:不同性别C2类驾驶人变化情况

 

4驾驶人年龄两极化发展突出,“年轻”“银发”群体增势明显

 

我国驾驶人的低龄化已成为趋势,近五年来,18-20岁的低龄驾驶人数量年均增幅为7.4%,预计随着机动化的快速发展及汽车的不断普及,未来我国低龄驾驶人数量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同时,截止2017年底,超过60岁的驾驶人约有1100多万人,中国驾驶人老龄化趋势开始显现。目前我国51-60岁的驾驶人占比约为12%,未来十年中,这部分驾驶人将逐渐步入60岁,加上我国小型汽车驾驶证申请年龄上限调至70岁,未来我国驾驶人老龄化趋势将愈加凸显。

 

我国驾驶人培训考试主要问题解析

 

目前,培训考试领域存在的问题,已成为新时代驾驶人培训考试工作的新挑战。具体体现为四个不适应:一是法规制度设计未能满足驾培素质教育与规范化教学的需求;二是监督管理未能满足推进驾培行业自律诚信发展的需求;三是培训考试方式未能满足筛选合格驾驶人的需求;四是驾驶人基础理论研究未能满足制度政策完善建设的需求。

 

1法规制度设计未能满足驾培素质教育与规范化教学的需求



规不足循——法定操作规范长久缺位,培训规范化指导不足



由于安全驾驶操作规范的缺位,驾培行业缺乏教育培训和统一纲领,仅依靠培训大纲制定的原则性要求开展培训,对驾驶操作细化准确度不足。教练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地方教练员的驾驶经验成为驾校的教学标准,部分教练员将不良驾驶习惯传递给学员,导致部分“带病”驾驶人进入社会。

 

2监督管理未能满足推进驾培行业自律诚信发展的需求



管不达效——驾培行业诚信体系不完善,监管落实效果不佳



现有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造成驾校监管不到位,《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要求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加强对机动车驾驶培训经营活动的监督检查,但对检查周期未做明确规定,监管流于形式。教练员队伍监管不到位,多数驾校对教练员选聘较为随意,《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通过处罚驾校来变相约束教练员行为,威慑力略显不足。

 

驾培行业诚信制度尚不完善。缺少行业信用体系以及联合惩戒机制的有效约束,驾培机构只能依靠行业自律和自身社会责任规范经营行为。部分驾培机构为追逐利益,出现培训学时造假、应试培训、挂靠经营现象,或者使用“低价倾销”、“捆绑收费”等手段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

 

3培训考试方式未能满足筛选合格驾驶人的需求



时不胜任——全生命周期驾驶教育机制缺失,初学时间不足以规则意识养成



只有经过较长时间连续不间断的驾驶学习和基本驾驶技能反复训练后,驾驶水平才能不断提高,良好的驾驶习惯才得以固化。澳大利亚要求25岁以下驾驶证申请者最短培训周期为1(即通过理论考试到参加技能考试的时间间隔),加拿大最短培训周期275(自学途径则需要365天)。我国培训周期较短,达不到意识和习惯养成的基本要求,实际调研发现驾校毕业学员中没有接受过任何理论培训的约占26%,场地驾驶技能培训学时不足的约占38%,道路驾驶技能培训学时不足的约占59%

 

与发达国家健全的驾驶人教育机制相比,我国驾驶人教育无法覆盖驾驶人驾驶生命的全周期不能保证驾驶人在基本驾驶技能掌握后的经常性练习和强化。如果驾驶人持证后没有因违法记分满分或发生交通事故而再次学习,初学培训几乎成为其终身唯一一次全面学习交通安全知识和驾驶技能的机会,终身教育体系缺乏。其他国家无论是渐进式驾驶证制度设计还是日常的强制性再教育,都有力地促进了良好驾驶意识、驾驶习惯的养成和保持。


学不实用——驾驶培训应试教育现象普遍,培训和实际驾驶脱节



2013年新驾驶人群体为例,新驾驶人在持证第一年肇事导致的交通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最高,随着驾龄的增长逐年递减至稳定水平。



92013-2016年新驾驶人群体交通事故变化趋势

 

新驾驶人并未在驾校培训期间习得足够安全熟练的驾驶技能,主要原因是培训只培训考试会考的内容,导致驾驶人对驾驶核心技能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有限,无法学以致用,更缺乏敬畏法律、尊重规则的核心意识。针对驾驶人对交叉路口交通标志标线的视认情况和让行态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39.2%的驾驶人不认识人行横道预告标志30.9%的驾驶人虽然认识标志但不会留意不遵守减速让行规定


考不达标——考试评判无法反映驾驶技能全貌,安全意识评判弱化



目前驾驶人考试评判中,科目二为自动评判,科目三道路驾驶技能考试以自动评判和人工评判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自动评判的项目多为操作技能类,人工评判项目多为安全意识类。而部分地区公安交管部门由于一定原因,弱化了道路考试人工评判项目,有的自动评判也存在需要完善之处,这更加助长了应试教育之风。



驾不能达——群众境外驾车需求激增,驾驶证国际化水平有待继续提高



近年来,人民群众对出境旅游、留学、商务、探亲等持中国驾照实现境外驾驶需求不断激增,相关统计显示,2016年我国仅境外自驾游就已达407万人次,是2013年的29倍。能够持中国驾照境外驾车,已成为国人热切期盼和急迫需求。提高我国驾驶证国际化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海外驾驶需求顺应时代形势的良好践行。

 

4驾驶人基础理论研究未能满足制度政策完善建设的需求



根不足牢——驾驶人基础理论研究缺乏重视,政策科学支撑不足



做好驾驶人培训考试工作,需要有完善的基础和实验研究做支撑。我国长期以来对驾驶人相关基础研究不够重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都跟不上驾驶人发展趋势的要求。鲜有高校设置驾驶人研究直接相关专业,相应的学术成果也相对缺乏。驾驶人基础研究发展严重滞后,无法对我国驾驶人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形成有效支撑,制度的出台主要依靠经验借鉴和管理实践经历的总结,科学性、针对性尚需提高。

 

我国驾驶人培训监管
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

 

1行业管理部门管理难度更加复杂和艰巨

 

放管之间,如何放的同时也能管好,既能服务好又能推动行业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考验着管理部门的智慧和水平。取消教练员资格证,计划取消驾校准入审批改为备案等系列政策调整,可能面临着驾培行业门槛将进一步降低,市场恶性竞争等系列问题,驾培行业缩减培训学时、应试教育以降低经营成本可能出现强烈反弹,给监督管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行业管理部门应提前在配套制度、监管细则、考核评价、监管技术手段、人员配置管理等方面应做好设计和防范应对。

 

2驾培经营主体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国务院88号文,已经将驾培市场进一步放开作为意见正式提出,驾培市场将进一步放开,行业从业者经营理念要主动适应管理部门监管理念的转变,强化内功,积极作为,应积极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培训监管和计时系统,严格执行培训大纲教学内容,建立企业内部诚信经营自查制度等。同时要做好市场消费转型升级准备驾培市场生力军已经00后为主,他们对个性化、自由化生活方式的追求,对驾培行业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驾培行业下步面临的市场竞争,将从单一的“价格”竞争,转化为“口碑”、“品质”之争

 

我国驾驶人培训考试发展对策

 

必须充分认清发展形势,在准确理解和把握四个“不适应”的基础上,不断迎接新时代的挑战,打造驾驶人培训考试工作新面貌。

 

1行业更加规范化——推动法定操作规范实施,赋能培训考试统一融合

 

按照驾考改革任务分工,由公安部和交通运输部联合编制的《机动车驾驶人安全文明操作规范》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将联合推动法定操作规范的落地实施,建立培训“底线”,全面解决培训品质和效率差异过大问题。届时还将联合相关部门,根据驾驶人技能形成和意识养成规律,研究制定驾驶人规范化培训标准,提高培训规范化水平。

 

2市场更加诚信化——加快推进培训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打造培训信用经济

 

未来驾培行业需要加快推进建设以诚信为核心行业监管体系,切实将培训市场经济打造成信用经济,倒逼培训机构落实主体责任。建立驾培行业信用机制并融入社会信用体系。多部门联动,完善严重失信主体联合惩戒。加强驾培行业价格信用建设。

 

3治理更加科学化——建立科学的培训质量评价及管理机制加强社会协同共治

 

完善在训学员以及3年内毕业学员交通违法率和事故率、学时落实情况、违规培训、考试合格率等综合安全指标为主驾培机构培训质量等级考核制度。建立定期考核和随机突击抽查机制。公安和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强信息共享,探索培训监管平台和考试系统有效衔接。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指导驾驶培训行业协会建立驾培行业社会监管机制

 

4队伍更加专业化——推进教练员、考试员素质教育,提高队伍专业化水平

 

公安及交通运输部门应加强教练员、考试员队伍的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准入和日常教育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考试员、教练员业务能力评价标准。推动实行教练员、考试员职业化教育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教练员和考试员队伍。探索完善培训过程监督机制,加强对教练员培训过程的监管。

 

5教育更加系统化——建立全生命周期的驾驶人教育体系,输出更加优质的驾驶人

 

我国大部分驾驶人只有在初次申领驾驶证时才接受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学习,领证后教育非常缺乏,亟需建立系统化、社会化、市场化的驾驶人再教育模式,有效提升社会交通安全水平。


研究搭建全民交通安全教育平台,面向全体道路参与者提供服务,为其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促进全面教育体系建设。

 

完善驾驶人再教育相关工作规范,引入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设施设备,尝试推动驾培机构、行业协会等共同开展驾驶人再教育。将“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与驾驶人再教育相融合,从原则上指导驾驶人再教育制度发展方向。

 

6驾驶更加国际化——探索更加多元的驾驶证国际认可途径,满足群众境外驾车需求

 

现阶段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拓展驾驶证国际化水平的良好基础。我国与许多国家和地区有类似的驾驶许可条件和制度,在机动车技术标准、交通法律法规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对驾驶人的驾驶技能要求基本相同。我国在提升整体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减少交通事故伤害、提高驾驶人综合素质等目标上,与其他国家、地区等具有高度一致性。前期已经开展的驾驶证双边互认谈判,也为我国继续提高驾驶证国际认知认可度积累了实践经验。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驾驶证国际化工作也应有新的探索,不断顺应人民日益增长的海外驾驶需求。

协会刊物
协会介绍|政策法规|驾校建设|教育培训|专家视点|管理研究|驾培科技|会员天地
Copyright © 2015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5057604号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驾驶培训分会 版权所有  电话:010-88869327